English

一代新潮接旧潮

1998-04-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我从1955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也已四十三年了。我常想,办好一所大学,主要依靠的什么?一所名牌大学,之所以成为“名牌”,究竟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大学?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当然是条件之一;仪器设备的先进,同样是一个重要条件;教室的宽敞、明亮,校园的清洁、美丽,生活服务设施的齐备和管理有序,都有其不可忽略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或者说,具有关键意义的,则是教师的整体素质。

我在这里强调的是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什么?要知道,学生进校后,所接触的并不只是某一位教师或少数几位教师,所选修的也不只是某一门课程或少数几门课程。每一个学生要接触到众多的教师,每一位教师面对着众多的学生。教师影响学生,教师之间也相互影响。教师整体素质的作用在这里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人们经常议论,办好一所大学,靠的是若干位名教授,或少数大师级的专家学者。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我根据自己在北京大学四十多年的经历和体会,总感到这句话还不全面。名教授是名牌大学的台柱,大师级的专家学者是名牌大学某一院系的旗帜,他们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一种号召力。我衷心希望北京大学有更多的名教授,更多的大师级专家学者。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北京大学的骄傲。然而,不少名教授、大师级的专家学者,一年究竟开多少学时的课,教多少名学生?他们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青年教师和博士生方面,他们在科研工作上起着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他们是教师的教师。

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这些名教授、大师们对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培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规律。这里既包括学术上的传授,也包括在知识进步过程中的互教互学。由于科学本身的进展,上一代和下一代在知识结构方面是不一样的。这样,新一代的教师完全有可能发现老一代教师研究中较薄弱的环节,并且终于超过老一代教师,如果新一代教师在学术研究中没有做出新的成绩,又怎能教出符合科学进步要求的学生?又怎能把学术事业不断推向前方?

优良学风的形成不体现于只有少数人在那里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学问。独立思考与自由探讨二者是不可少的。书读得再多而缺乏独立思考,有什么用处?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去独立思考,能解决什么问题?优良学风的形成依靠教师们、研究工作者们各自的独立思考。同样的道理,自由探讨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自然科学是这样,人文科学也是这样。有自由探讨,才有科学的进步,也才有一代代新人的成长。

回顾北京大学的历史,优良学风的形成经历了多少曲折?但正像清清溪水流出深山那样,千弯百折也不回头。若干代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北大的学风。独立思考,自由探讨,这同教师的整体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哪怕经过了好些年,一谈到当初在校时的情况,总会留恋过去。他们留恋的是什么?红楼,民主广场,未名湖,博雅塔?孑民堂,三院,图书馆,大讲堂?……不错,这些都值得留恋。也许更令他们难以忘却的是北大校园内独立思考和自由探讨的风气,是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那种平等的学术讨论。这对每一个曾经在北大工作过和学习过的人来说,都是终身难忘的,甚至可以认为是受益终身的。这不正说明北大教师的整体素质所养成的学风对后来者的深刻影响么?

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的今天,我作为一名教师,或者说,我作为一名长期在北大学习和工作的北大人,衷心希望北大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以迎接一百周岁以后的每一年校庆。

作者简介 厉以宁,1930年11月生,江苏仪征人。1951年考入北大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北大管理科学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